六月的雨花台,林木葱郁,夏意初现,绿荫如盖,不仅覆盖着灼热土地,更无声覆盖着无数沉甸甸的往事。
今年,是雨花英烈李耘生和黄祥宾诞辰120周年。在南京这片土地上,他们如同刺破黑暗的明灯,在最危险的心脏地带,为信仰燃烧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一、龙潭虎穴播火种:战斗在敌人心脏
李耘生
1931年初,肩负着重建被敌人六次破坏的中共南京党组织的重任,李耘生带着妻儿来到南京。他以白下路贫儿教养院历史教员的身份作掩护,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秘密联络失散同志,发展新党员。经过半年多努力,南京地下党建立了10多个支部,发展了近200名党员。
1931年,李耘生以历史教员的公开身份活动,秘密恢复南京党的组织,并在南京贫儿教养院新建立了地下党支部,图为该院旧址。
作为中共南京特委负责人,李耘生在句容、溧阳等地建立了党的特别支部,组织了一支近百人的武装游击队。他经常怀揣地图,指挥战斗,有时接连许多天都无暇与家中联系。
李耘生:“过去百千斤担子我们俩人挑,现在要你一个人挑了。”
1932年4月,因叛徒出卖,中共南京党组织第七次遭到破坏。时任特委负责人的李耘生,明知留下凶险万分,却毅然选择坚守岗位,处理善后。不幸被捕后,狡猾的敌人甚至抱来他两岁的幼子隔窗相认。稚子的哭喊暴露了他的身份。临刑前,他托人给妻子章蕴带去最后的嘱托:“过去百千斤担子我们俩人挑,现在要你一个人挑了。” 这不仅是对爱妻的交代,更是对未竟革命事业的托付。这千斤重担,饱含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亲人深沉的不舍。
1931年李耘生与妻子、儿子在南京的合影
二、生命绝响照千秋:不朽的遗言
黄祥宾
1926年秋,黄祥宾考入国立东南大学。然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腥风已至,白色恐怖笼罩南京。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没有选择离开,而是毅然留下。他积极响应党组织关于成立南京自由运动大同盟的指示,以学校为重心,积极发展党员。
黄祥宾(中坐者)与友人的合影
中共中央大学地下支部成立后,黄祥宾担任支部书记,定期召集支部同志分析社会形势、传阅文件报刊、研讨斗争举措,支部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曾被中共南京地下市委表扬为模范支部。大学毕业后,他依然坚持留校工作,在最危险的“虎穴”中心,持续播撒革命火种。
黄祥宾:“怕牺牲的不是真革命!”
1930年夏,面对身边同志对他频繁活动可能招致危险的担忧,年轻的黄祥宾给出了震撼人心的回答:“怕牺牲的不是真革命!” 这不仅仅是一句话,更是他用生命践行的誓言。同年8月,因暑期留校坚持革命活动,他不幸被捕。面对酷刑与死亡,25岁的他无所畏惧,英勇就义。这句铿锵遗言,穿透历史烟云,成为革命者无畏气概的最佳诠释,永远激励着后来人。
站在雨花台,风声阵阵,仿佛低语着不朽的故事。 雨花英烈李耘生与黄祥宾用年轻的生命和穿越时空的遗言,铸就了信仰的丰碑。他们的忠魂与雨花台同在,他们的精神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提醒我们:这安宁盛世源自无数英烈在漫漫长夜中以血与火点燃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