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机器局:从军事工业基地到现代产业园区

发布时间:2025-05-29 10:33 来源:博物南京

“向新而生——南京工业遗产专题展”正在渡江胜利纪念馆展出。展览聚焦南京工业发展历程,展示南京工业发展成就。

南京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境内工业遗存丰厚。位于中华门外的国家工业遗产——金陵机器局今天习惯被人们称为1865产业园,历史建筑辉映着现代化的园区,讲述着它百余年的兴衰蝶变。

中国民族军事工业摇篮

1865年,在中华门外、秦淮河畔,时任两江总督李鸿章将苏州洋炮局迁至南京,创办金陵机器局,修理枪炮,制造各种火炮、军用品等。1928年更名为金陵兵工厂。被誉为“中国民族军事工业摇篮”。

金陵机器局大门

金陵机器局是南京第一座近代机械化工厂,机器设备多从西方引进,拥有当时最先进的设备;工人近千,是当时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局的近代化机器大生产的大型军工企业,所生产的新式枪炮的产量和质量均占当时全国之首。

金陵机器局工人在操作机器

抗日战争中,金陵兵工厂被迫西迁。1938年3月,改名为第二十一工厂,职工们积极投入生产,制造重机枪、迫击炮等各类武器,支援抗日前线。

金陵兵工厂生产的马克沁重机枪

陈列于渡江胜利纪念馆展厅

迎接解放的护厂斗争

抗战胜利后,第二十一工厂迁回南京,更名为第六十工厂。淮海战役爆发后,国民党策划将第六十工厂迁台。工厂职工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开展抵制搬迁的斗争活动。南京解放前夕,地下党组织进步工人组成护厂纠察队,队员佩戴纠察队袖标保卫工厂、迎接解放。

第六十工厂工人缴获的土造枪

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第六十工厂,厂内大批军用物资和机床设备回到人民的手中。工厂先后更名为华东军械总厂、国营第三〇七厂、国营晨光机器厂等,曾为抗美援朝战争提供武器弹药;1965年,成为南京第一个航天企业。

1952年底,长治三〇七厂与华东军械总厂合并,组建国营第三〇七厂,是国内最大的迫击炮生产工厂,为抗美援朝做出贡献。

1996年,南京晨光机器厂改制为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逐步形成航天产品、民用产品、现代服务业共同发展的格局,福泽社会,福润民生,为城市发展奉献力量。

2008年,南京晨光集团参与研制的北京奥运火炬登顶珠峰。

2007年,南京晨光集团将厂内的老建筑整合,建成“南京晨光1865 科技创意产业园”,成功转型为一座融合近代兵工文化博物馆、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和休闲文旅的特色产业园,免费对社会开放。

2013年,金陵兵工厂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金陵机器局入选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金陵机器局,既是南京地区的一个老军事工业基地,也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人运动的重要场所,更是今日服务于城市和人民的创意产业园。从历史上的兵工厂到今天的产业园区,从曾经的机器轰鸣到今天的新金陵四十八景,工业遗产地的改造与复兴,成为时代发展的生动注脚。

分享到
热点推荐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