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动态 首页 > 红色版 > 红色动态

生死两相望:夏雨初夫妇以信仰写就爱情史诗

来源:中国雨花台    上传日期:2025年08月29日

相传七月初七

牛郎织女于鹊桥相会

纵然不能长相厮守

深切情意亦有归途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爱情从不是花前月下的耳鬓厮磨

而是烽火硝烟里的并肩前行

当山河破碎

他们坚定地迈向必死的结局

自此不复相见


淑,当你接到这封信时,我早已离开这个世界了,我是带着我的信仰,遗憾过早地离开这个世界,我对自己说,假如人死了可以复活,假如生命可以由我重新安排,而且,假如你像一年前那样再对我说,我走的是难走的一条路,我仍然要回答你,让我再走那条最难走的路吧,让我再去死一回吧,永别了,亲爱的淑。”

夏雨初烈士全身像

这封饱含深情的诀别信,是安徽早期的中共党员、中共郎溪地方组织创始人夏雨初,在临刑前写给妻子的遗书。夏雨初与妻子董淑接连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上风雨同舟,伉俪情深,诠释了一对红色夫妻的家国大义。

两情相悦 新思潮里定情缘

夏雨初与董淑出身富裕家庭,有机会接受新知识、新思想,为之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董淑的大弟弟董小松喜欢结交朋友,常常带着学友去夏雨初主持的俱乐部听演讲。为了团结这些青年,拥有进步思想的夏雨初时常进出董家大院,董淑作为接触过进步思想的新女性,不被“男女授受不亲”的旧思想所束缚,总是热情招待夏雨初,从不避嫌。

夏雨初烈士使用过的油灯

夏雨初阅读过众多进步书刊,再加上曾受到恽代英、萧楚女的影响,讲起话来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使得封闭在家的董淑了解到很多新鲜事物与知识,她不由觉得对夏三哥心生羡慕和尊重。在朝夕相处中两人发现了思想上的契合,他们有时交流观点,有时吟诗作对,在一来二往中董淑对这位夏三哥从尊重变为爱慕,感情日渐深厚。

双方家庭积极撮合这门亲事,使之尽快结为秦晋之好。夏雨初和董淑心有默契地抛弃了繁琐的婚嫁习俗,新事新办,一切从简,将亲事约定下来。

亲事定下后,夏雨初便开始张罗考高中,董淑极力支持他外出求学,她觉得只有练就过硬本领,将来才能更好地报效国家。她不顾闲言碎语,亲自为夏雨初送行,两人没有儿女情长的洒泪相别,只留下相互勉励珍重的话语。

家国未定 舍却朝暮赴山河

1923,夏雨初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芜湖萃文中学,在一位爱国进步教师的指引下,他很快找到了芜湖科学图书社,被里面陈列的进步书刊所震撼,像在沙漠中寻找到一股清泉,甘之如饴。

夏雨初认清了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本质,自觉地站到反对奴化教育的前哨。192512,夏雨初转为中共党员,成为一名职业革命者,后因参加首都革命和三一八事件,被中国大学列入开除名单,还有随时被捕的可能。

夏雨初在北京中国大学就读时与友人合影

第一排中间者为夏雨初

19264,夏雨初返回家乡,积极参与领导家乡的革命活动。这次回来,夏雨初和董淑举行婚礼,但两人并未流连于爱情的甜蜜,而是一起抨击时政,抒发理想。夏雨初时刻谨记在北平临行前党组织的重托,为了迎接北伐军胜利进军,他必须尽快与安徽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考虑再三,最终决定还是重返当年闹学潮的江城芜湖,去那里寻找党组织。

董淑也深明大义,坚定支持丈夫的决定,她说:“眼下国家山河破碎,我们不宜重儿女私情,你不要恋家,我不方便与你同行,你把小松带上,他会帮你做好多事情的。”

临行前,夏雨初给董淑抄录了秦观《鹊仙桥》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诗句。

风雨同舟 生死契阔守初心

郎溪“五九”农民暴动失败以后,夏雨初辗转上海,任沪西区委委员。根据指示,他写信嘱咐妻子来到上海,以便工作。董淑积极适应都市生活,她深知此次来上海,并不是与丈夫共享儿女情长、天伦之乐,而是要协助一个职业革命者去工作、去斗争。

每当夏雨初通宵达旦地写文章、写信函,董淑总是陪伴在丈夫身边,为他点烟、沏茶倒水或是抄写文件。在丈夫创办工人夜校的日日夜夜,刻写蜡纸,油印教材,她样样拿得起,放得下,成为雨初的得力助手。

根据工作需要,夏雨初在上海沪西春平里开办一家利民商店为掩护开展工作。在商店,董淑承担多重角色,机智灵敏,多次协助夏雨初成功掩护区委负责同志和交通员的行动。

夏雨初烈士就义时佩戴的眼镜

192911,董淑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与丈夫一起走在救国救民的艰难征程中。1930年春,夏雨初调任南京,董淑何曾不想一同前往,然而,她深知这样只能给他增添累赘,同时又为党的组织纪律所不容。这次匆匆分别竟成永诀。

丈夫牺牲的噩耗犹如晴天霹雳,击碎了一位期望与爱人团聚的妻子的心。后来, 她毅然决然给子易名,大儿子夏道焜易名夏复仇,刚出生的小儿子夏道清易名夏效忠,希望孩子们继承父志,为民复仇,为党效忠。


你的使命是我的牵挂

我的牺牲是你的荣光

爱人的目光

点亮彼此奔赴革命的方向

这种爱情

早已挣脱小我的枷锁

在为天下人谋幸福的赤诚中

生长出最辽阔的模样


(作者:李瑶瑶)

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