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挥红色思政教育中高校教师主导性和大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功能 ,1月12日上午,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组织召开雨花英烈主题大学生原创短剧座谈会,来自南京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剧本创作团队及江苏省文化馆、江苏电视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领导和专家共20余人参加会议。
雨花英烈主题大学生原创短剧是以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为核心,由高校学生自主策划创作的红色文艺剧本作品。学生们扎根史实,原创出一系列雨花英烈主题短剧,既是对雨花台红色文化的深度开发利用,也是大学生们从接受教育到自我教育、并通过文艺形式教育感染他人的生动实践。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于2024年5月开展雨花英烈主题大学生原创短剧剧本征集工作,受到高校学生的热烈响应。此次座谈会遴选了三部获奖作品——《雨花英烈顾衡传》《雁南飞》《磷火》,围绕作品的史料基础、剧本优化、编导排演等方面展开座谈交流,推动作品的成果转化和舞台呈现。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原官立江苏第三师范学堂)作为雨花英烈顾衡的母校向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南京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赠送由该校整理再版的《顾倬文集》。顾倬身为原官立江苏第三师范学堂的首任校长,也是雨花英烈顾衡的父亲,他一生笔耕不辍,留下诸多宝贵的文字,在他的文集中,有上百首诗文是为纪念英勇就义的儿子顾衡所作,饱含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无尽思念。
在会上,《雨花英烈顾衡传》《雁南飞》和《磷火》三部作品的主创团队向与会专家报告了创作排演的构想,三位专家老师对作品提出专业的指导意见。
雨花英烈研究院研究馆员徐霞翔对每部作品中的史料史实进行了细致剖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修改建议。他强调史料准确度是创作根基,学生们必须深入钻研一手史料,精准还原历史细节,以确保英烈形象真实可信,实现红色精神的精准传承。
江苏省文化馆编剧、导演、副研究馆员刘涛强调学生们应高度重视故事架构与人物塑造,要摒弃传统“高大全”式的叙事模式,巧妙地选取小切口,以细腻入微的视角深入挖掘雨花英烈的故事。
江苏电视台资深编导张华芳鼓励学生们大胆运用多样化的艺术手法,诸如巧妙的情节编排、生动的台词设计以及独特的舞台表现形式等艺术手段,提升作品的舞台感染力和现实启发性,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希望通过此次座谈会,全方位打磨原创剧本,增强作品的政治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全面提升大学生原创短剧作品的品质。通过大学生撰写剧本、大学生排练演出、大学生观看的形式,带动更多的青年群体了解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激活当代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感恩奋进现代化新征程。
雨花英烈主题剧本创作排演是雨花台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的切实探索,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容拓展和形式创新开辟了新的空间。